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胡家坨鎮(zhèn)大黑坨村:根植紅色沃土 建好大釗故里
2021-07-01 10:15:00  來源:農民日報·中國農網(wǎng)  作者:趙新寧  
1

鄉(xiāng)村干部報網(wǎng)
微信公眾號

鄉(xiāng)村干部報網(wǎng)
官方微博

  李大釗故居。劉江濤攝

  大黑坨村村口。侯亞婷攝

  大黑坨村鳥瞰圖。劉江濤攝

  灤河右岸,渤海之濱,海風習習,溫柔地吹拂著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胡家坨鎮(zhèn)大黑坨村,這里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(xiāng)。

  初入大黑坨村,只見主街道中段南側有一棵大槐樹,與大黑坨村同齡,已有610多年的歷史。它枝繁葉茂,挺立在村街旁,是村史的見證者,見證了李大釗幼年的成長歷程,也見證了偉人故里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古槐隨風搖動著枝葉,像熱情的主人,迎送著絡繹不絕的人們。

  大黑坨村坐落在灤河三角洲的濱海海灘上,在李大釗小時候,村莊附近有一兩座“河淤沙聚”而形成的沙丘,即當?shù)厝怂f的“沙坨子”,大黑坨村因建在一道淤積的黑沙崗上,從而得名。村街道兩旁的清末民初風格的院墻和古樸的磚雕門樓,述說著這片紅色沃土的人文底蘊,造型別致的綠化景觀,處處揮灑著新農村的時代氣息。

  紅色基因融入血脈

  李大釗在大黑坨村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。到北京大學工作后,李大釗也經(jīng)常利用寒暑假返回大黑坨村小住,并積極向家鄉(xiāng)人民宣講救國救民的道理,引領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從這里走上革命道路。

  “鐵肩擔道義,妙手著文章?!贝蠛谯绱骞鈽s的革命傳統(tǒng)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(xù)釋放紅色動力。依托李大釗故居,大黑坨村形成了以黨史黨性教育活動為載體,以理想信念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、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和群眾觀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黨性教育體系。

  以弘揚大釗精神激勵黨員隊伍,大黑坨村在全村黨員中開展了“叫響我是一名共產黨員”主題活動,黨員亮明身份,組建了“黨員志愿服務隊”“黨員致富幫扶小分隊”,義務清理街道、傳授種植養(yǎng)殖技術,實現(xiàn)了“黨員帶群眾、先富幫后富”,彰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

  紅色精神在這里升華,從這里延續(xù),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革命精神,成為大黑坨村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。

  在李大釗精神的激勵下,胡家坨鎮(zhèn)更是人才輩出,光耀華夏。在全鎮(zhèn)僅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共走出了12位省部級領導干部、5位共和國授銜將軍、1位中科院院士和一大批各界英才,有125位革命烈士名垂青史。

  大黑坨村致力于打造“紅色文化長廊+綠色景觀帶”。其中的紅色文化長廊用32塊展牌展示了村莊歷史、大釗格言、著名人物對大釗同志的評價及胡家坨鎮(zhèn)名人志士簡介等內容;綠色景觀線路從胡家坨鎮(zhèn)的“西大門”將軍坨村一直延伸到大黑坨村,沿途栽植金葉榆、丁香等各種樹木,建起了丁香園、街心花園、健身公園等休閑場所,打造了通往大釗故居的花海棧道。

  齊心協(xié)力建設鄉(xiāng)村

  向村子東部走去,就是李大釗故居。漆黑色大門兩側,一丈高的十字花墻和封頂?shù)那啻u院墻,將大門與21間廂房、正房圍連成一個長方形的院落,1881年經(jīng)李大釗的祖父李如珍置建,李大釗在這里接受了嚴格的家教,對他以后思想性格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。

  這座樂亭縣至今僅存的冀東農村傳統(tǒng)穿堂院落民宅,承載著歷史,成為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基地,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至今保存完好,每年來此參觀學習者達十余萬人次。

  在李大釗故居第一次修復的1958年,大黑坨村成為全縣第一個通電的村。此后,大黑坨村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,村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。

  “我們村是李大釗的故鄉(xiāng),我們干啥事都要‘要好’?!边@是大黑坨村歷屆村干部,包括村民經(jīng)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。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和諧相處,心往一處想、勁兒往一處使,想辦法、出實招,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。

  “原來是家家戶戶拉著柴油機,從井里抽水澆地,現(xiàn)在一家一個電卡,直接插卡就能取水澆地,太方便了。”村原黨支部書記楊曉波在任期間,為村里修路、引水、擴電、防疫,日夜奔忙,實現(xiàn)了4500畝地地下管道全覆蓋,田間道路100%硬化,300多盞晚間路燈亮化。村基礎設施的完善,讓家里的老人、婦女都可以直接參與到農業(yè)生產中。如今,范紅立接過楊書記的接力棒,又開始投入到村里的暖棚提升、聯(lián)村供水、道路修建的工作中。

  不搞大拆大建、不破壞當?shù)孛袼罪L貌,一直是大黑坨村對人文底蘊的保護和傳承。村里三條全長3600米的主街臨街墻體外立面已全部建成與大釗故居風格一直的樣貌。街道兩旁濃郁的樹木,干凈整潔的路面,村文化廣場扭大秧歌、跳健身舞、清唱大鼓評戲的村民,其樂融融,成為大黑坨村建設美麗鄉(xiāng)村的最好說明。

  現(xiàn)代農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

  曾經(jīng)的大黑坨村是一個荒涼貧瘠的偏遠村莊,20世紀70年代初,糧食匱乏,村民們一年到頭都是以高粱、玉米、白薯干這些粗糧為主食。

  “月異歲新,與時俱進,頁頁連綴,永續(xù)無窮。”李大釗曾在《此日》一文中這樣闡述“與時俱進”的精神內涵,他希望國人緊跟潮流,學習新知。這也成為大黑坨人不斷奮進的精神動力,他們決定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原有的生活。

  1974年開始,大黑坨人勇做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”:搞育種、發(fā)展地膜花生、建溫室大棚……這些投入大、風險大、技術難度大的產業(yè)均從這里起步。經(jīng)過三次農業(yè)結構調整,大黑坨村的現(xiàn)代農業(yè)走上了快車道。

  村民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努力,在突破多種技術難關,戰(zhàn)勝各種風險后,獲得了豐厚的回報。如今,這個有著680戶的冀東小村莊已經(jīng)建起了2000多座溫室,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從1978年的68元增長到2020年的2萬多元。

  村里的種植大戶谷秋勇和妻子一起,經(jīng)營著7個大棚,每個大棚年收入2-3萬元。在城里上班的人羨慕地談道:“買房子籌不到錢的時候,還得向村里的親戚借錢,他們比我們富裕?!?/p>

  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依托豐富的農耕文化和紅色革命資源,大黑坨村積極發(fā)展設施農業(yè)和紅色旅游兩大產業(yè),一方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(yè),引導農民發(fā)展設施瓜果蔬菜規(guī)模種植、觀光農業(yè);另一方面,依托“紅色革命圣地、紅色旅游寶地”這一文化品牌,積極探索文化引領鄉(xiāng)村振興的新路子

責編:車婧
石台县| 高雄市| 江油市| 兰西县| 游戏| 政和县| 中阳县| 连平县| 娱乐| 建昌县| 淅川县| 衡东县| 修武县| 绥滨县| 邵阳县| 五大连池市| 清水河县| 开鲁县| 阜康市| 雷州市| 莒南县| 沧州市| 山丹县| 桦甸市| 克拉玛依市| 和田市| 元朗区| 两当县| 满城县| 丰县| 大安市| 满城县| 芜湖县| 永泰县| 荃湾区| 东阿县| 迭部县| 天峻县| 金川县| 胶州市| 开鲁县|